在从事钢结构的这么多年中,这个行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特别是在与传统混泥土结构的对比中,更能得到理想上的冲击。下面是一段上海宝钢建筑系统集成总工程师孙绪东和钢结构十年相关报告的记者之间的对话,从其中我们能看到钢结构这个行业的巨大发展。 12月13号下午,上海宝钢建筑系统集成总工程师孙绪东在2012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创新会上介绍了钢结构后,接受了上海钢结构公司的专访。孙绪东表示,钢结构拥有传统混泥土结构不具备的优点,目前在我国发展水平还太低,发展空间巨大。 记者:钢结构目前的优点是什么? 孙绪东:首先是抗震性、抗风性和变形能力强;其次,是节能环保,保温、隔音、隔热效果好,加之目前国家钢材储备很多,是一种战略性资源,能充分利用;最后,是产业化、规模化程度高,快捷性强,一栋300平方米左右的建筑,只需5个工人30个工作日可以完成从地基到装修的全过程,节约了资源。在某些发达国家产业化程度可以达到30-60%,而我国目前还差得太远。 记者:钢结构相对传统的混泥土会更安全吗? 孙绪东:这是可以肯定的。钢结构比混泥土更耐腐蚀、耐老化,不会出现开裂、渗漏、起壳,而且钢结构的品质目前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记者:钢结构目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孙绪东:政策是一个方面,目前颁布的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号召力有限,市场目前对钢结构缺乏较高认同也是一个因素,另外就是规模不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市场认同有限,市场认同有限导致规模上不来,没有一定规模又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记者:钢结构如果以后进行了大范围推广,这是否意味着房地产行业会对钢材更加依赖? 孙绪东:不见得。钢结构每平方米需要钢材60公斤,而传统的混泥土则超过了这个数字。前面也说到过,目前我国钢材还有些过剩,足以满足钢结构的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钢结构属于投入、污染等大多都在前期,后期维护消耗低,且达到一定量可以循环利用。 记者:钢结构在我国推广的前景如何? 孙绪东:可以说是相当大。钢结构所占比例在我国目前工建不到1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在鸟巢、国家大剧院等项目都是采用的钢结构,随着市场的逐渐认同,必然会得到极大发展。 记者:你觉得该如何推进我国钢结构的发展? 孙绪东:一方面,希望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强制提高装配化住宅,限制传统型住宅,推行一体化;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工业化和规模化降低成本。 记者:我们宝钢在钢结构这块有什么计划或目标? 孙绪东:推动产业和政府的交流合作,扩大钢结构的影响力,实际上鸟立方和国家大剧院就是采用的钢结构,只是目前在工建的认同还需要扩大。宝钢将积极和行业内的其他同行合作,扩展市场,据我们调查,到2015年钢结构的成本会低于传统的模式,钢结构又有安全性和快捷性的优势,那时候行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面临钢结构在国家生产中的大范围推广和使用,我坚信她的“安全、环保、高效”等良好有点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上海钢结构公司真心期盼这一天的到来,当然我们也会随着行业的发展进行相关的技术人员培训。我司力求稳步图进,跟上钢结构行业发展脚步!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